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的提升的浪潮下,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带来了无数机遇与挑战。随着这一领域一直增长的职业需求,市场上也涌现出海量的AI相关技能培训课程。但是,别被表面繁华迷了眼!许多培训机构打着“包就业”或“推荐就业”的旗号,实际上却充满了各种骗局和套路,让投入资产的人失望透顶。
据《法治日报》报道,截止到2024年6月,我国使用生成式AI产品的用户已达到2.3亿,这直接推动了人才培训的蓬勃发展。然而,市场的火爆并未带来相应的培训质量。短短时间内落地的大模型,如何能形成系统化的培训课程?许多所谓的“AI导师”自身对AI的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,却依然在授课,完全没有办法保证学员的学习效果。
更有甚者,某些机构标榜的“包就业”服务,一旦收款后便对承诺置之不理。培训过程中,许多人在低廉的入门课程后,发现后续材料、会员等需要支付高额费用,最终压榨了学员的利益。更可怕的是,培训机构常常通过营造焦虑感,令消费者认为若不跟上潮流,就会被时代抛弃。
事实上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尚未有完整的认证体系。因此,在这个不断变革的市场中,消费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理智对待;同时,以警惕看待那些借“AI热”之势进行非法牟利的机构。
为了有效遏制这一混乱局面,行业的规范化势在必行。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建立系统的行业标准,加强对AI培训机构的监管,确保所有课程、师资和服务真实合规;同时,对于网络站点平台,要加强对课程内容审核,做到市场准入严把关。
随着AI时代的到来,我们要学会科学、理性地拥抱新技术,警惕那些不断试图浑水摸鱼的个体与机构。只有通过行业规范和消费的人自我保护,我们才可以让这场AI革命真正惠及每一个人,挤干行业中的“虚火”,使培训市场回归本位,让科技向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